英格尔认证检测

400-182-9001
En |

动态资讯

返回列表

多省爆出冷链核酸阳性,都指向了一个关键点,消费者要注意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24

1

新冠疫情在国内目前逐渐平缓,但防止外部输入仍旧是难题。近日,冷链虾、冷冻牛肉、冷冻猪肉……短短几天时间,国内多省份频繁曝出冷链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11月7日,天津接到山东省德州市通报,经天津入境的德国进口猪前肘外包装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11月12日,梁山县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检测中,发现1份外地销往本县的进口冷冻牛肉制品外包装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同样是在11月12日,武汉市疾控部门发现从青岛黄岛海关入关的进口冷冻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装样本有3份检测结果呈阳性。


2

而这些问题都指向同一个关键点——冷冻链的食品外包装。


那么冷冻链一般使用的是什么材质的食品外包装呢?


目前,市场上的冷冻食品包装袋主要可分为单层包装袋、复合包装袋,以及多层共挤包装袋。其中,单层的冷冻食品包装袋,属于PE材质,阻隔效果较差,多用于蔬果包装等;复合软塑类在防潮、耐寒、耐穿刺性能等方面相对良好;而多层共挤类的冷冻食品包装袋生产时通过将不同功能的PA、PE、PP、PET、EVOH等原料熔融挤出,具有无污染、高阻隔、高强度、耐高低温等优良特性。


因此,三类冷冻食品包装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当属复合软塑类。那么,复合软塑料类食品包装在冷冻链中会有哪些安全隐患?


溶剂残留量超标


单位面积塑料复合膜(袋)中残留溶剂的量,包括溶剂残留总量和苯系溶剂两项指标。苯类溶剂对人的神经系统、呼吸道和皮肤都有刺激作用。复合膜(袋)在加工过程中印刷油墨和胶粘剂中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会迁移到食品中,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卫生标准,溶剂残留总量≤5mg /m ²、苯系溶剂残留不得检出(检出限0.01mg /m ²)。


蒸发残渣超标

3


总迁移量代表向食品中迁移的总可溶性及不溶性物质的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卫生指标,反映了食品接触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遇水、醋、酒、油等液体时析出的化学物质量。总迁移量数值越高,表示产品溶出物质越多,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


浸泡后的蒸馏水溶剂中的高锰酸钾消耗量或叫做耗氧量,代表向食品中迁移的总有机物质及不溶性物质的量。高锰酸钾消耗量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不明有机物进入食品中,污染食品。


重金属超标


重金属人体难以代谢,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例如慢性铅中毒主要对人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都有影响。

4


微生物污染


多次冷冻链食品包装核酸检测阳性就是因为食品塑料包装受到微生物污染。食品包装工序属于生产中最后一道工艺,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若包装器材、容器器具等被污染,就会给食品生产带来二次污染隐患,造成微生物超标。菌落总数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如果菌落总数超标严重,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


而大肠菌群,食用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导致急性腹泻,严重将引起食物中毒或肠道外感染。除此以外多种致病菌,也将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如何避免食品塑料包装安全质量隐患?


7


大型企业应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检验,配备了较齐全的检测设备,对产品严把出厂关,对生产原料的采购、运输、储存各环节均达到洁净化要求,在生产上注重产品的安全性,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组织生产,就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从源头抓起,控制产品的质量,掌握对食品包装的检测。


疫情期间,如何安全食用冷链食品?


如今冷冻食品在日常饮食习惯很受欢迎,“冷链藏毒”的风险不得不防。那么,疫情之中,我们在购买和食用冷链食品时究竟要注意什么?


1、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正确佩戴口罩。


2、购买预包装冷冻冰鲜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


3、购物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4、海淘、代购境外国家或地区商品,包括购买境外冷冻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